一、缘由
昨天刷「即刻」APP 的时候信息流中突然出现一个内容着实把我吓了一跳,我什么时候开了小号?不过仔细查看,应该只是曾经的个性签名被模仿了而已。
当时第一反应是 2012 年的时候被 UISDC 的群成员曝光过…所以微博上一搜,几十页的结果,不过传播的并不是我的版本,而是加了一些改造,包括我关注的某些 IT 大 V 也有人模仿。
不过刚开始 QQ 与微博上的这段签名并没有人在意,直到 2011 年年底接触了优秀网页设计联盟,认识了当时的发起者张鹏,投稿了几篇微博,天天收到一群人 @,但就是不涨粉…
后面为前期的 UISDC 讲座提供 QQ 千人群,然后个性签名就被截图发到微博上,被一些设计大师围观评论,但依旧不涨粉!还被群主误认为是迅雷员工…
这原本是 2009、2010 年还没入门的小白自嘲,没想到却被改的这么流行。不过也还好他们没改变我当时写 Adobe 软件与编程语言的顺序,不然真以为世上竟有如此巧合的事。
而写这段的缘由便是当时图片馆中有很多 Adobe 软件书籍,编程语言大多叫 21 天精通 xxx,而我大学不喜欢专业的法学课,基本上都借这类书籍来看和操作,不过也就比较懂 Dw、Ps 与 HTML,所以排除了这三个,由于没做过真正的项目,所以自嘲只会安装与卸载 Adobe 软件,只能拼写 CSS、JavaScript、PHP 里面的单词。
二、生涯
2008 年 6 月份正式接触互联网,玩起了当时流行的博客,每天花 20+ h 泡在博客上就为了学习如何制作博客皮肤,了解了 Photoshop;当时还流行免费装扮非主流的 QQ 空间,了解了 Flash;校内网(现在叫人人网)的免费定制,最开始支持用 CSS 代码免费定制,后面改了名,出了会员,走了下坡路。玩网易博客的时候也从当时的网易博客产品人 Kevin two(后转 lofter)那学到了很多产品知识、渠道与视野,后面新浪微博出来的时候他也许是记得我的 ID 所以互粉了。
2009 网易博客大概经营到了几千万的总访问量,在网易推出博客广告联盟的时候虽然不怎么玩了,但靠着流量赚了几十元广告费…但由于到博客广告联盟下线的时候不够 100 元,所以无法提现。而这年,国内的新浪微博开始内测,于是转战微博,不过大概半年左右微博就公测,人一多,就不怎么好玩,于是基本上不玩微博。没过多久轻博客也出来了,就更不想玩了。而当时就自己买域名和虚拟主机,用 WordPress 搭了自己的网站,不过当时的虚拟主机和现在根本不是同一个概念。
2010 年在运营一个和文传系同学合作的 IT 评论站点,同时和计算机系的朋友也建了舍内网,拥有家园、外卖、团购、信息发布等模块,也有专门的地堆团队,差点成了另一个饿了么。现在看来,基本上都只是小打小闹,但回忆这段经历,依旧有些自豪。
2011 年暑假和司法考试的同学一起留校,当时我是为了鞭策自己学习前端,并且花大量时间更新自己的站点,也得到文传系同学的认可,觉得我的文章写的越来越专业。同时创业协会还介绍了一个从北方过来的团队,满口什么他们老太爷不缺钱,想投一个和凡客类似的产品模式,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包装推广,想先从沿海城市发展,不过他们有专门技术团队,所以我也只是过去听听,觉得不靠谱便没在意。同年底,了解到了优设,还想着毕业后找设计相关工作。
2012 年正式入坑前端,开启打怪升级模式,同时还帮优设做一些推广,更新百度词条、人人小站等。
2013 年基本上两点一线,就在住所和公司间,上班 Coding,下班 Sleeping,也是业务能力提升最快的一年。
2014 年基本放弃坚持写了四年的站点,转战简书。并给简叔提供了两个建议,现在早已解决。但简书公测后内容开始变水,只留两个专题「知识管理」与「Markdown」,现在偶尔登录都会有几十上百条投稿请求。
2015-2018 过几年再回顾。
感慨当年仅仅为了建立自己的博客入行,但现在有能力打造一款自己产品的时候却忘了初衷,认真反省,希望能憋出一个大招。
未完待续…
十年互联深似海